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9节 伐齐之战(3)-《春秋之晋国风云》


    第(3/3)页

    这个时候,荀偃、士匄倒真正头疼了起来,说要攻破临淄,虽然现在外城是被联军破坏得一蹋糊涂了,但如果真的要攻占整个临淄城,尤其是内城,那也不是闹着玩的。

    有三个因素,荀偃不得不考虑。

    第一,是否要真的灭了齐国?荀偃和士匄都认为,灭了齐国,对晋国没半点好外,因为晋国永远的敌人是楚国。如果齐国这样的传统中原大国都被晋国给灭了,势必令中原诸侯都寒心,楚国很有可能借机收服其中一些诸侯。那对晋国来讲,是战略层面的失策。此外,齐国被灭,齐国国土怎么瓜分?晋国那么远,能分到多少?还不是便宜了鲁国、莒国、宋国等国?齐国一玩完,那本来受制于齐国的那些东夷武装便会趁势崛起,到时战火遍地,晋国到处救火,这不利于晋国的国家利益。

    第二,齐国能灭吗?不管如何,晋国作为中原盟主,必须考虑的一点是,中原之国尤其是传统的天子倚重之国,不能灭,只能讨伐教训。连郑国都是多次讨伐而已,谁敢灭了郑国?这次联军伐齐,本意也就是教训教训齐国,不能灭。

    第三,代价问题。两个代价,一个是联军的代价,如果继续攻打临淄内城,那联军伤亡必定惨重,尤其是晋军主力。到时反倒是楚国得到了便宜,不能再牺牲将士们了。另一个代价是荀偃自己!因为荀偃已经感觉到力不从心了,他想起了巫皋曾说过自己今年阳寿将近,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年底了啊。要死,那应该死在晋国,死在自己家里啊。

    正因为如此,所以荀偃下令不要继续强攻临淄内城,联军分派出大部分的军队,继续深入齐境,其中最东向侵入到了潍水,最南向侵入到了沂水。去干什么?抢掠啊。

    讨伐战争,杀人是不能随便的,但抢掠是符合礼制的。

    齐国总算逃过一劫。因为荀偃得到了消息,楚国有出兵的迹象。既然目的已经达到,那大家撤吧。就这样,到了公元前555年春天,正是周历正月,晋军率领十二国诸侯从齐国撤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