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刘伯温请缨-《回到明初当王爷》
            
            
            
                
    第(1/3)页
    郭英在军中很少领兵。
    但是不代表他在军中没有影响力,相反因为他经常担任朱元璋亲卫的角色,其实他在军中更类似赵子龙一般的存在。
    论能打,军中没有几个人可以比得过郭英。
    郭英的一身伤疤,便是他最好的军功章。
    眼下,淮安叛乱,郭英有心救援朱振,因为郭英认可朱振。
    不仅仅郭英,军中的大佬们,对于朱振虽然嫉妒,但是认可度却非常高。
    现在看着朱振被淮安世族暗算,含恨霍山。
    心头怎么能没有火气。
    现在大家心里想的都是领兵南下,给这些可恶的士卒一个彻彻底底的教训。
    因为世族叛乱,导致领兵在外的将领身死已经不是头一次了。
    郭英看起来文质彬彬,却有一股旁人难有的勇武气。
    刘伯温却不由的摇摇头,其他的文臣也不由的摇头。
    这些武将战斗力确实可以,但是大局观,统摄全局的能力确实差了一些。
    不过也不怪他们,能够开府建牙,统摄一方的将领,现在都在外面领兵呢。
    徐达,李文忠,这样的都在外面。
    这些守家的本事,着实差了些。
    一旦派出这些武将去解决淮安问题,在刘伯温看来,不仅仅对大局不会有太好的改观,甚至会将应天拖入深渊。
    数名文士起身,大呼道:“将军,此事不可。”
    马夫人坐在上首,面色深沉,冷颜道:“淮安叛乱,我应天重臣身陷包围,咱们不派出兵将,莫非要坐视不理不成?
    国公坐镇应天以来,还从来没有看着自己的部下被人围杀这种事情。
    诸位,你们扪心自问,若是刺客身陷重围的是你们,你们希望应天是救你们,还是不救你们?”
    议事堂文武脸色都很阴沉。
    刘伯温的心情很糟糕。
    在他看来,淮安世族叛乱,算是彻底打乱了自己辛辛苦苦给朱元璋定下的谋划。
    身为江南世族的领军人物,刘伯温跟朱元璋相处的非常不错,他对于自己的位置放的非常正,你装神弄鬼,甚至谋划好处都可以,但是必须跟朱元璋站在一条战线上。
    你可以加入,你可以在队伍里混好处都可以。
    但是你必须在队伍里,你不能单干,更不能背叛,这就是朱元璋,这就是应天的底线。
    谁敢越过这条底线,就是找死。
    若是淮安世族老老实实,配合朱振,帮助朱振稳定淮安局势,那么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振都肯定可以允许他们保持下去。
    甚至将来国家稳定,科举取士,这些世族还可以优先考虑。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大局观的人物,他喜欢笼络各方势力为自己所用。
    但淮安的世家大族们,偏偏脑子一热,就瞎搞。
    瞎搞就瞎搞吧,大家都是世族,我平时在议事堂,可以帮你们遮掩一二。
    但是国公既然下定决心,让朱振去淮安,那就老实一点么。
    朱振跟老夫是一条线上的,你们还看不出朱元璋的意思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