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决开山河堰-《大唐官》
第(2/3)页
为了获得劳动力,高岳索性将州里的团结子弟统统改为田士,他们服役所得的口粮、菜蔬、酱料、医药照常供给,屯田也依旧有身家别支米,当然白草军的家庭,也是营田的主力。
山河堰决堤后,兴元府城的船场也接近于完工,高岳之前从蜀地“志愿”招募来的船匠,即数百从下三等贫户里择选出来的“船工”,已开始接受从洋州顺着汉水行来的小船上驮运的木材,开始造起船只来。
这船,叫做“支江船”,载重量约五百斛(约合现在的二十二吨左右),船型图纸由刘晏提供,指导者也是刘晏的老麾下——昔日刘晏全权负责长江、黄河、淮水间的漕运,可以招募到许多能工巧匠来。
再加上本身高岳从蜀地弄来的船匠水平也不低(唐宋时期,凤翔和蜀地都是全国著名的内陆造船基地),所以整个工作进程非常顺利。
刚刚落成的天汉楼上,迎着夏末飒爽的风,高岳立在高处,望着波光粼粼的汉水,城南码头上已有竖着各色风帆的船只来往了,许多洋州和金州的小商人,已经开始往兴元府里赶了,进行热闹的短程贸易,在这里可以买到东川的盐,本地的米,还有蜀地的茶和锦,当然三川行营和普王的府邸,迁徙到兴元府城来,也给这座城市带来巨大的活力和消费力。
趁着夏水还没有回落,韩滉的四艘千斛船,也溯流来到了兴元府城下,它们高耸的桅杆上张着八十幅宽的竹蔑帆,桅杆顶部十幅的赤红色软帆飘荡旋转着,在人们的欢呼声里抵达了城南的码头处,这种大船的气势,让所有兴元府的百姓们感到震撼和兴奋。
“百姓、军卒们见到了这种大船可太好了,它代表什么?它就代表着财富,等到郧乡的石滩解决掉后,襄阳城、鄂州城、江陵府、洪州、潭州的船只都能带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往来我们兴元府贸易——总有一日,兴元府也要造和宣州船场一样大小的千斛船!”天汉楼上的高岳,满心踌躇。
很快,自城固运来的破却石滩的大型器械搬运上了这四艘千斛船上。
高岳便央请韩滉送来的二百名宣润弩手,外带客将张熙督押这四艘船,而后自己则和李桀、韦平、郭再贞、高固、明玄五位一道,及二百名工匠,“事不宜迟,即刻向郧乡进发。”
出发时,高岳立在船首处,能清楚看到兴元府城墙上和汉水边前来送别的百姓们,及普王的伞盖仪仗,先前高岳在一个月内就让孙通玄发达的消息已传遍全府城,现在听说这位少尹又要前去均州郧乡,去和石滩斗了。
“少尹要制服滩神去了。”
“厉害厉害,不晓得那石滩古今往来倾覆了多少船只呢!”
“不清楚这次二杆子少尹能不能有好运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