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三体式-《反转修真时代》


    第(3/3)页

    常乐后脚跟,前脚跟,前脚尖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鼻尖,前手中指尖,前脚尖二尖对准。

    他的靛骨根与后脚跟在同一铅垂线上,手与足上下相对,肘与膝土下相对,肩与胯上下相对,顶头,竖项,松肩,坠肘,胸涵而背拔,虎口撑圆。

    常乐只觉得全身放松,头如悬梁,两肩自然下沉,使两膊和脊背上的肌肉都有下坠的感觉。

    然后他将脊推逐节向下松开,直到骶骨,然后将骶骨向前一送,向上兜翻,将小腹托住,谷道内收,此之谓提肛缩肾,两膝向内合劲.两胯抱劲,十趾抓地,手掌向前塌,两膝极力弯曲,尾中大筋极力要直,浑身之劲一合,内气腾然而起。

    常乐的心情十分宁静,精神集中,身虽放松而气势腾挪,伏如横弩,有一触即发之势。心一动而意即随之,呼吸纯任自然,无一丝勉强之处。

    他以意领气,使之升则升,使之降则降,吸气时气七升而内脏随之紧缩,呼气时气下降而内脏随之放松,自觉双手双足热胀麻痒,有气达四梢、力充掌指之感。

    他先看定前方远处一个目标,再以意引导,将自己的气和劲伸长,使掌指与目标相呼应而连接起来。

    在气升时,劲向回缩,自觉劲已将目标拉过来,气降时,常乐后腿蹬劲,前脚跳劲,十趾抓地,气贯双手,以气催力向前发出,自觉已将目标推了出去,如此一升一降,一松一紧,一吞一吐,反复练习。

    常乐做这项练习时,其外形姿势不动,只是以意指挥作协调的松紧运动,力由丹田发出,腕掌指等梢节虽暂时“紧”了,而肩、胯、腰等根节则仍是放松的。

    常乐练功静中寓动,呼吸自然,深长匀细,若再配以眼神内视,十趾抓地,足心空涵,提膝,抱胯,提肛,起到了极好的补肾作用。

    足心的涌泉为肾经之穴,腰为肾之腑,踵为肾之要,膝与胫都属肾,肾为先天之本,肾脉通则肾精足,肾气旺,体魄自然强健。

    常乐把两手向身体两侧伸开,由外向内画弧,至头顶曲臂向体前下落,内含按劲,两腿随按变屈,直按至小腹处,这个动作的同时,身体微向左转,翻腕,变拳,拳心向上,向两肋处猛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