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起手-《反转修真时代》
第(2/3)页
他发力时,随着掌之翻落,双腿微屈,臀尾向下垂劲,前掌指向下一划,后掌向回持,如同向下钩物一般。
常乐上身放松,胸中空洞洞,气向厂沉,腹内充实,自觉沉甸甸,气沉丹田。
常乐进步换式,既紧凑,又自然,大有“打拳如走路”之姿。
虽自然,但不松散,上下协调一致,内外完整一气,意动则气动,气动则形随,意、劲、神同。
常乐操练了半天,算是弄明白了,这手一动就是起,由动而上而自口出之谓之钻,钻之后,小臂内旋使腕稍扭谓之横,由扭而虎日朝上时谓之翻,扭至完全朝上则成为竖,至此而近于落,再以手前去而逼之,则叫做顺,手翻至掌心朝下而向前下方塌劲,则谓之落。
钻而起,翻而落,其中又藏有横竖之变化,落时有顺,又有“落顺不见顺”之妙用。
而手起气也起,手落气也落,一起一落,一升一降,一松一紧,一蓄一放,鼓荡澎湃,如水之翻浪,出手能打出起落钻翻横竖的变化,才能打出“翻浪劲”来。
而无论是站桩练气,还是练五行功法,都须做到气沉丹田,这是要点之一,不能气沉丹田,便打不出真意来。
气沉丹田在生理上是采用以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吸气时服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间下膨胀,肋骨微微向外开,下边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
在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肋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真气沿任脉下行,注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胸背双肩和腹部以上始终是放松的,而腹部则甚为充实,呼吸也比较深长匀缓。
这就是“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意思。
气沉丹田,沉则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有松静之意,而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人有出。
而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在丹田僵死不动,要鼓荡开合,纵横飞腾。
这也就是所谓“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势,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
可见丹田要有呼吸,并不是气存于丹田而不动。
人自初生,而少壮、而衰老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肾气的生长、发育、充实到衰退的过程,如能延缓肾气的衰退,也就能推迟人体衰老的到来。
而自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笼统称之为丹田,即练气结丹之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