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拳打八方-《反转修真时代》


    第(2/3)页

    这种劲发出,既省力效果也突出,其实功深者,发出的力即使是直线的,只要脑子有一个旋转或弧形的意念,也同样具有缠丝劲的效果。

    信息中要求常乐在练拳时,要循规蹈矩,把一个一个式子,固定练习,力求做到势正招圆。

    即一招一式严格要求,全身放松,做到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一丝不苟,在任何时候,不用观察就知道某个姿势错在哪里,进行自动调节调整。

    在有了基础后,动作姿势做到了正确的动力定型,随便做一个动作,姿势都是正确的,就可开始进入第二步练法,即活架子。

    活架子的特点在于动时准确,具有弹性,定时到位,使人有一种劲力四溢的感觉。

    此阶段要一式练好后再练一式,其劲纵横沉稳、劲道猛烈、四面八方,此时更注重身体的放松。

    而第三步变架子,在练习时全身尽呈放松,起落进退皆不使力,完全以神意运用之。

    由于有了一二步功夫的扎实基础,不往重姿势而姿势自然准确无误,不注重整体协调发力而能全身四肢百被完整一气。

    此阶段专注重意识训练与变化,意念所到,虽不用力,而对方却感到力大无比,沉重得无以对抗,甚至可以不接触对方而改变对方的力盈及稳定性等等。

    这三步练功要法,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与内涵,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颠倒,后一步又是前一步的必然。

    “嘶!”

    常乐深吸一口气,并步站立,下领微内收,两眼平视,松肩,胸微含,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呼吸均匀,平心静气。

    他两腿缓缓下蹲,同时两手握拳慢慢上抬至心口前,拳眼向上,身体向左转,右脚以脚掌为轴,左脚向前脚尖点地成虚步,同时右拳向上,向左下至水平处。

    “呼!”

    常乐左脚向后扒地蜷腿,左脚继续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右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左拳向前冲出。

    随即他又身体左转,重心后移,成坐步,再把右脚上步,脚尖点地成虚步,右脚向后扒地蜷腿,随即右脚继续上步,脚尖稍内扣跺脚落地,左脚贴地跟进成四六步,同时右拳向前冲出,左拳拉回腰间。

    这前拳撑击和右肘回拉要同时进行,形成对争的撑拉之力,两肩要松沉,手臂与肩要顺畅,后肩不能有硬角,也就是不能背肘,上肢发力和下肢跺脚要同时完成,并伴以擤气。

    这一招就是用拳击打对方,招式虽然简单,但如果练出功力却是极为实用,而且内含很多种劲力变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