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收购-《奋斗在九十年代》


    第(3/3)页

    在共和国的早期,有相当一部分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毫不迷恋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以钱学森、华罗庚、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为典型代表,他们在归国之前,在欧美已是声名卓著,可见他们是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了。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1世纪之后的留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成绩差,考不上国内著名学府,但是家庭条件优越的某二代学生,他们是选择去国外留学镀金。

    这一部分人,大部分都滞留欧美,没有回来,不是别的原因,而是没有真材实料,他们只是镀金而不是真金,真的给他们科研任务干不了,所以只能留在欧美混日子。

    这种情况在中国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才出现,与早期国家公派的留学人才有鲜明的区别。

    双方介绍完毕之后,蒋总就邀请王勇一行入公司会议室商谈。

    在椭圆形的会议桌上,双方各据一边,正式谈判。

    “蒋总,请将贵公司的所有债务提供给我们统计。”胡观海率先提出了要求。

    海豚科技承担债务是所有谈判的基础,所以必须先统计华晶微电子到底欠了多钱。

    “好的,请稍等一下,刘总你去把帐目拿来,给客人们统计。”蒋总笑着答应了。

    不一会儿,华晶微电子财务部工作人员就捧来了一大堆帐本与欠条,胡观海率领财务部五名会计赶紧统计起来。

    这一统计就不得了,光是欠建行一笔款项就是3.56亿。

    国家的拨款并不是无偿的,而是银行提供贷款,这笔三亿多的巨款就是当初购买那套六英寸晶圆生产线的一部分资金。

    此外还有维持公司运营多次向银行借的钱有近八千万,这部分钱主要用在了技术投入上。

    还有欠员工多年的工资,当时国营企业一般不发全薪,只发一部分,这几年累积下来,也有一千多万。

    还有向上游原材料企业购买原材料的欠款,这是国营企业的通病,就是所谓的积年老账三角债。

    既然有海豚科技这个冤大头承担了,华晶微电子当然是能还的都要还清,保证新生的华晶微电子能真正无债一身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