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配音天王》


    第(3/3)页

    活51年一天没做过自己。你信吗?

    因为这句话足够真诚,听众也产生了足够的诧异与怜惜。更主要的是听众的困惑:

    一个业内顶级音乐制作人,无论从专业、知名度还是财务自由上,都可以说实现自己。那么你到底弄丢哪个自己?

    看过《乐夏2》的观众会发现节目上的张亚东,比《乐夏1》要缄默得多。第一季会对很多乐队真诚而热情地说特别好。

    第二季频繁欲言又止,好像心中出现很多规则和束缚?

    镜头前许知远问:这些年你也做很多音乐节目的评委,觉得年轻一代的普遍精神状况是怎样的?

    “有时候在当下的作品里,看不到这个人,看不见真的他。每个人都不爱自己,忽略自己,都更爱某个概念、某个观念。”

    言下之意是我对他有点小意见,但不合适说。他们有经验、有技术、有风格……唯独缺少我所期待的,某种自我表达。

    这是在评价某几支乐队?

    不,这是在聊整个年轻一代,在聊整个音乐行业的创作人!

    经常会有人拿来一首歌,给一个模板,说这首歌要这样这样的听感。但那些个人化的东西呢?那些内在呢?

    每一个人都不需要你的创造力,都要的是你的复制能力?

    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没有几个创作者,多的是产品经理?

    站在音乐流水线前,开始怀疑推动流水线的整体动作,到底意义何在?

    进而认为,流行音乐的青春期和激情创造期,也许早已结束?

    也许音乐的花样已经玩完,所以表达才日渐贫乏,或者重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