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配音天王》


    第(2/3)页

    张亚东点头认可了。

    前面很在乎精神世界的他,开始展开对现实一面的自嘲:“我贼物质。”“舒适度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他的痛苦既因为才华得不到彻底的舒展,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也在抑制自己。这是今天很多成功人士陷入不断追求物质积累而永无休止的循环怪圈。

    比如高晓松就曾对张亚东说:“亚东,我不缺钱呀!我也不明白为啥,就是还是这么拼命要去赚钱。”

    对此有人会用四个字形容:不安全感。

    某种程度不安全感贯穿了一代代国人。比如60后70后小时候穷啊,害怕穷落下的病根改不掉啊。比如80年代改革开放,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竞争人性啊。比如今天的成功学弥漫,每个人都能极其熟稔地用金钱去证明一个人的价值。

    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停地往上爬,越成功爬得越狠越高,但不安全感也越强。因为他们赢得的并不是真实的掌声。

    采访中张亚东举了个例外,一位高龄的外国爵士乐大师。坐车里指着路上一辆车说:这可是我的dream    car。

    啥车这么dream?其实,普普通通。当时的张亚东听到,既心疼,又羞愧:心疼大师的“贫苦”,羞愧大师对“贫苦”竟如此安之若素。

    一个真正践行自己热爱的人是忘我的。就像这位大师一天练琴8小时,全部精力都放在音乐上。

    怎么我们就那么慌呢?

    这是一个关于欲望和解脱的哲学问题。他已经51岁,有了名利,也被名利所缚,正站在思考这个哲学问题的关口。

    那些后辈还没站在关口,却在走他的老路,甚至被欲望捆绑得更甘之如饴?

    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渐渐把自己的才华给消耗掉……

    他们去各种演唱会做各种监制,上综艺,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最终还是陷入赚钱模式中……

    这真不是对后辈的责备,《乐夏1》时,旅行团乐队说:亚东哥的乐器,跟女友一样多。

    当然是句调侃,但这句调侃,指出某种后辈视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