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配音天王》


    第(3/3)页

    《如果声音》誓要挖掘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可它是怎么挖掘的呢?

    一个表情。人前笑容机器,人后冷面女。一瓶药。全片出现了两次特写。第一次洗澡时从储物筐里拿出,设置悬念。

    第二次男主借厕所不小心碰倒,拿出发现,开始心疼女主。一次治疗。MECT疗法是一种电休克治疗。主要用来治疗药物无法作用的重度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消除轻生意念。

    在用药后精神分裂症病人仍在疾病的‘房间’里转来转去,不肯走出门。此时用MECT朝他屁股上踢一脚,就出了疾病的房门,好了!

    但这种治疗有副作用,治疗后记忆会可逆得变差。女主为了让男主死心回到自己星球,执意要分手,并避而不见。

    她自己呢,病情恶化,生无可恋。电影用术后失忆,让这段原本在90分钟就能结束的恋爱起死回生。

    让抑郁症,变成白血病、脑癌这些曾被用滥的影视剧重病,用主角们的生离死别,逼出观众的眼泪。

    同样演抑郁症患者,堺雅人把这个角色揉碎了塞在了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他会茶不思饭不咽,吃不好东西,那肯定得瘦。

    《声音》需要的,只是一个苦情戏女主。她有一个悲惨的身世,然后她在戏里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梨花带雨地哭哭哭。

    只不过以前这个苦情戏的女主是童养媳、私生女、苦命妈妈、小妾生的女儿。

    在网抑云已经成为调侃的今天,《声音》再次从大家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怀中,分走一批信任。

    它带来的后果,仅仅是还我一张电影票吗?

    不好意思,烂就是烂,不管蹭上什么题材,都于事无补。如果我们任由题材可贵,就对烂片网开一面,就要肯定它存在的某种价值。

    那么总有一天,我们想看的题材中,会挤满大行其道的垃圾,因为一切的敷衍、不负责、滥竽充数,都可以用好的初心来进行辩护。

    现在确定还要松开这那道闸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