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楚天带着一队骑兵紧急前往浮桥的位置,接应李广和狄青。 唐军左领军大将军、虢国公张士贵此时正在河对岸,率领三千唐军扎营。他见到李广、狄青引出数万高丽骑兵,心里莫名想骂人。 唐军的野战能力很强,不代表着可以时刻应对几万高丽骑兵的冲击。 “结阵!” 张士贵指挥唐军背靠河流结成却月阵,锋利的步兵槊指向外围,后方是唐军的弓弩手。 还有一支唐军骑兵在侧翼掩护。 “前方是唐军的方阵,我们该怎么办?” “杀过去,破坏唐军浮桥!” 乙支文德审时度势,见木已成舟,高丽军队因为被挑衅而士气大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对河对岸的唐军展开攻势。 唐军千弩齐发,高丽骑兵倒下上百人,后方涌现的高丽骑兵却越来越多,像是黑云要吞噬三千唐军。 张士贵陷入了苦战,高丽骑兵万箭俱张,箭矢落在唐军的盾牌上!偶尔有利箭从盾阵的空隙射入唐军的大阵! 一个唐军步卒中箭倒下,后排的士卒立即补上。 面对骑兵,若是方阵出现破绽,很快就会遭到突破。 唐军的弓弩比对方的骑射更加凶猛,接连射杀对面的骑兵。 高丽骑兵在乙支文德的率领下,没有利用轻骑兵冲击唐军严密的方阵,而是避开唐军方阵,利用骑射形成的箭雨打击唐军。 尽管高丽骑兵损失惨重,但牺牲三四个高丽骑兵,换一个唐军,这也是值得的。 “调用重骑兵!” 高句丽大将高延寿被惊动,亲自前来参战。 他也是高句丽有名有姓的史实英雄,只不过他遇上的天可汗李世民。 高句丽大军的精锐骑兵被投入战场,打算一战而定胜负。 五千重骑兵随后而至,计划对防守浮桥的唐军士兵进行重骑兵突击。 这支重骑兵身披沉重的甲胄,与中原骑兵的甲胄制式有些相似,却又有细微的不同。 高句丽重骑兵的出现让张士贵脸色更加不好看。 三千唐军可没法硬撼五千重骑兵和几万轻骑兵。 如果非得说有的话,李世民的玄甲军、李嗣业的陌刀队等一些特殊的大唐兵种可以做到……但不是张士贵。 “区区三千大唐马步,便让我动用重骑兵,真是令人不甘心。” 高句丽大将高延寿在一群精兵悍将的保护下,亲临前线指挥对三千唐军的围攻。 他的身边至少有几十员武将和数百个百战亲兵,所以不惧怕唐军。 唐军的猛将秦琼已经病死,军神李靖病危,程知节留守长安,尉迟敬德年逾花甲,头发花白,唯一能冲锋陷阵的,只有一群年轻的小将了。 五千高句丽重骑兵出现在战场上,意味着高句丽对渡河唐军的决战已经开始。 部分高句丽骑兵下马使用长弓攒射唐军,双方箭雨对射。 只要唐军有人松懈或者胆怯,有人转身逃走、破坏队形,那么重骑兵就能彻底击溃这股唐军。 然而令高句丽大军意外的是,尽管唐军人数稀少,仍然维持长枪和弓弩、马车组成的却月阵,没有人擅自逃回河对岸。 河对岸的唐军主力正在踏过浮桥支援张士贵。 张士贵手下的一千骑兵蠢蠢欲动,准备反击人数众多的高句丽骑兵。 “你们加入我的骑兵!” 年迈的张士贵招来李广、狄青。 他的年龄已经不容许他亲自冲锋陷阵,但李广、狄青二人可以充当大唐骑兵的先锋。 李广、狄青捅了马蜂窝,此时逃回唐军的方阵,当张士贵有招时,立即加入唐军骑兵。 唐军骑兵中,一个白衣的唐兵士卒握着方天画戟,腰挎双弓。 他看到体格雄壮的李广和狄青,跃跃欲试。 刚才就是李广和狄青惹怒了高句丽大军,这两个人的武力很高,连将军张士贵都决定临时启用他们担任先锋。 河对岸的唐军主力借助浮桥增援,高句丽军队决胜的时机消失,逐渐不安。 “撤退。” 高延寿见事不可为,于是下令高句丽大军撤离此地。 此时,少量的唐军骑兵在李广、狄青的率领下主动反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