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提纲契领(求订阅月票)-《从士兵突击开始崛起》


    第(2/3)页

    就编组而言,其实在目前的演习过程中也是有体现的。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就是兵力编组,但是那是大兵团作战,高城这个属于小规模编组,其兵力编组要求比传统兵种更加高效。

    这就要求高城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指挥层级更精简。一营几乎囊括了陆军所有基础兵种,兵力编组必须能够保证在其建制内完成,所需兵力配置高城必须心里有数。

    二是投入交战更加迅捷。由于是编组工作是在其建制内完成,因此必须保证其训练期间能够保持其默契度,只有协同配合有足够的默契,一经编组便可投入战斗。

    三是编组时间更短暂。这就是编组的优势所在,就像篮球场上的战术编号,只要球员在场上要求几号战术,其他人立刻就会拥有相应打法。合成营编制模块化,各作战实体能够快速组合、即插即用。

    根据这些分析,高城已经在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训练模式,因为兵力编组决定其作战模式,其作战模式就是他们营平时需要去进行演练的内容。

    训练的内容是以练作战行动为主。围绕合成营可能担负的任务,细化具体作战行动,并将其作为合成营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增强合成营训练质效的核心所在。

    因此,一营训练首先要弄清楚“打什么仗”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往往因为威胁的转换、任务的调整、对手的变化等因素而不断发展变化。

    这就要求高城以及他们营部这几个军事主官,从共性角度抽象出合成营执行任务哪些行动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在把共性行动训练内容训练到位的同时,再紧紧围绕任务行动设置训练课题,细化明确训练标准,创新完善训练条件等。

    在训练课题设置上,应区分不同任务,结合不同类型合成营的实际作战能力设置任务行动课题;在训练标准确立上,应紧紧围绕既定任务行动训练课题,按照严于实战、高于实战的要求,区分不同类型人员、要素,层层确立标准,细化标准到人。

    基本上这个就是高城对于一营的训练总纲,这可不是他自己在这里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这是他根据国外合成营训练经验,未来合成营将要面临的形式,以及部队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进行的深入分析才总结出来的。

    这些东西可以说是高城将要带领一营的纲领性文件了,后期高城的一些列动作肯定会根据他这个想法进行的,当然肯定会呈报上级同意才可以进行,毕竟他这种模式可以说是首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