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章 加征辽饷-《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第(3/3)页

    张斌还没反应过来,黄氏突然蹭一下站起来,跑到门口,一把揪住赵如的耳朵,怒喝道:“臭小子,皮痒了是吧,要不要我叫你娘过来,给你松松皮啊?”

    赵如不敢反抗,只能向张斌投去求援的眼神。

    张斌这会儿才反应过来,他连忙追问道:“什么急事啊?”

    赵如龇牙咧嘴道:“毕大人说,京城传来八百里加急公文,请大人去处理。”

    张斌闻言,脸色一变,八百里加急公文,不会是皇太极打过来了吧!

    他蹭的一下站起来,拱手道:“抱歉,诸位,失陪了。”

    说罢,一溜烟往前堂书房跑去。

    黄氏被“八百里加急公文”吓的手一缩,愣愣的看着张斌的背影,眼中满是担忧,赵如则小心翼翼的看了黄氏一眼,随后,偷偷转身,溜之大吉。

    张斌匆匆跑到书房,接过毕懋康递过来的公文一看,竟然是户部发过来的,令各省即刻加征辽饷!

    原来是这事,还好不是皇太极偷袭京城。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毕懋康又递给他一个信封,神色凝重的道:“这是户部尚书毕自严毕大人的亲笔信,随公文一起发过来的。”

    张斌连忙结果信封,拆开看起来。

    一开始,毕自严竟然列出很多场兵变!

    原来不止宁远兵变,还有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兵变,最严重的莫过于蓟州镇了,这会儿东游兵和榆木岭、白羊峪援兵营就已经伐木立寨,服蟒竖旗,大书“赤心报国,饥军设粮”八字,高声怒吼,不给粮饷,就要反了!

    后面毕自严还列出了辽东军各项军需开支,总计达到一千多万两。

    他列举了这么多,就是请张斌即刻加征辽饷,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最后,他竟然还说了点私事。

    原来,凑巧的很,宁远兵变的时候,毕自肃刚被乱兵所持,催逼粮饷,张斌那一百万两银子正好送到京城。

    崇祯发话,给他们补发粮饷,毕自严连忙八百里加急,通知宁远驻军将领,言明马上拨付饷银,请他们劝劝乱兵,不要做出过激举动。

    结果,袁崇焕拿着钱跑到宁远,不但平息了兵变,还救下了毕自肃。

    朝廷都答应补发粮饷了,那些乱兵自然不会再虐待毕自肃,逼的他自杀,就这样,张斌间接救了毕自肃的命,毕自严自然对他感激不尽。

    张斌看完书信,不由唏嘘不已,救下毕自肃自然是功德一件,但是这辽饷怎么办呢?

    别看一亩才加征九厘,一般农户家里可不是一亩地而是十亩左右,十亩就是九分,对农户已经是相当大的负担了。

    这会儿要是明朝初年,洪武盛世,永乐盛世,一户老百姓普遍都四五十亩地,一家吃喝穿用之后还能有点盈余,这九分银子还真不算什么。

    但是,这会儿可不是明初,而是明末,土地兼并严重,一户老百姓才十来亩地,收成稍微少点,吃都吃不饱,九分银子,有时候能逼死人!

    毕懋康见张斌站在那里皱着眉头就是不说话,不由忧心忡忡的问道:“大人,这个辽饷怎么办,收还是不收啊?”

    蔡善继同样心忧的表情,紧紧的盯着张斌,他们都是难得的好官,可以说是一心为国为民,这会儿国家有难,朝廷想出的办法却是把这个转嫁给老百姓!

    为国着想呢还是为民着想呢?他们真的矛盾了。

    张斌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叹息一声,无奈的道:“征吧,没办法,朝廷现在生不出钱来,不加征辽饷,兵变必将愈演愈烈,无法收场啊!”

    毕懋康和蔡善继闻言,也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上千万两啊,谁也生不出这么多钱来。

    张斌最后叹息道:“现在只能这样了,大家都想想办法吧,看怎么给老百姓谋福利,把这钱补偿回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