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好消息接踵而至-《大奉太子爷》
            
            
            
                
    第(2/3)页
    结果自然是百官大呼黄新厉害之言。
    说实在的,黄新这个人的确有本事。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百官们也乐得借机拍马屁,以此来彰显郭天翊的任人唯贤之盛名。
    情报里。
    已经标注了大部分适合开垦的地方。
    有了这些资料,就能确定下一步的移民工作了。
    而且现在正值夏季。
    做什么事都方便。
    只要修建好了房屋,打造好了水利,来年移民们就能耕种了。
    发展农业经济,是郭天翊治国大策里的重中之重。
    为何?
    单说古华夏。
    是大名鼎鼎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也是后世仅存的文明古国。
    但,依旧是农耕经济为主。
    还有一点,那就是古华夏并不是农业强国。
    就算某些时期能将所谓的gdp发展成世界第一,却依旧受到异族的侵扰。
    看大宋一朝,就极度憋屈。
    归根结底,是因为耕地的问题。
    云川道大开发,可谓是影响深远。
    百姓的民生最简单粗暴的就是人人吃饱肚子,人人有衣穿。
    仅凭着中原地区的耕地,很难。
    若是遇到天灾,那更难。
    一旦百姓饿了肚子,阶级矛盾尖锐,只能剩下揭竿而起打土豪分田地一途。
    每次王朝的更替,本质情况都是权贵阶级的更替。
    经济重新洗牌,一部分穷人成为了地主,一部分地主成了穷人。
    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当天早朝结束后,郭天翊的诏书就发往了东南与云川道。
    浩浩荡荡的移民工作也展开了。
    同时,云川道的黄玉将朝廷派去的五万士兵与云川道地区的本土士兵整合,一方面剿匪,一方面着手开垦工作。
    转眼间,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朝廷浩浩荡荡的举动。
    把一直低调的南诏王给吓得不轻。
    南诏府。
    这是南诏王的王城。
    “儿,如今之计,只能如此了...”南诏王鬓角斑白,看着自己的大儿子道,“你要进京,表明为父的心意,顺便看看陛下的态度...”
    “父亲,孩儿明白。”
    南诏世子点头,脸色亦是坚定无比。
    朝廷的精锐,太厉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