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朕只想要GDP》
            
            
            
                
    第(2/3)页
    只能捏着鼻子替先帝遮掩,将过错全都推到冯家和皇太后身上。
    只有韦仲之提出了异议。
    “让这样一个非人的禽兽继续盘踞太庙之中,受天下黎庶、皇朝后世之君供奉,仲之到死都合不上眼。”
    他没有去讲朝局,更没有陈述利弊,只向天子行礼之后,正色道:“倘若天子向天下施善政,减赋税,免徭役,又何必担忧人心向背?”
    “如若后世之君才德具备,则不必担忧后来人以此发难,可若是后世之君昏庸无德,早晚都会被推翻废黜,有没有这样一个不知隔了多少年的借口,又何足轻重?”
    韦仲之摘下头顶官帽,郑重拜道:“臣请陛下将此事原委公之于众,将先帝灵位挪出太庙,改谥号为炀帝,以谢天下,也令史官秉笔直书,以此警示后人。”
    宰相们默不作声的听着,一时满室寂寂。
    只有天子的声音徐徐响起:“韦令君,你可知道,朕以后继之君的身份如此对待先帝,会落得怎样的声名吗?”
    韦仲之道:“英明神武,俯仰无愧天地。”
    嬴政大笑出声,断然道:“准奏!”
    ……
    宰相们从天子处得到了由主犯冯明达本人所书就的参与者名单,从哪一日共聚密谋,到这些人都参与了那些步骤,条条句句列得清楚。
    韦仲之大略上瞟了几眼,神色便不由得凝重起来——因为牵连的太广了。
    冯明达,亦或者说是冯家,当真有着这么大的能量吗?
    可若非他们参与其中,冯明达又为何会将他们招供出来?
    难道是因为死到临头,就开始胡乱攀咬?
    然而这文书后边清晰明了的跟着黑衣卫的调查结果,这些人犯下了什么罪过,姻亲故旧在祖地如何鱼肉百姓,即便当真被问斩,也不冤枉。
    长安尤且处于戒严状态之中,柳玄与李淳被天子派去协助禁军主持帝都秩序,韦仲之与王越,还有一个前尚书左仆射董昌时在这儿研讨一干后续事项。
    韦仲之垂着眼睑,一边同几个同僚叙话,一边在脑海里复盘整个事情经过……
    从当今天子登基,到天子在第一次朝议之上猝然发难,从兴庆宫退出朝议,到冯老夫人中毒横死,期间再掺杂有曹阳对宗室的挑衅与陆崇对于长安治安的大力整顿……
    东西为纬,南北为经,东南西北纵横交织,结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最终几乎要将宗室和勋贵、朝臣一网打尽。
    大概是刚挨过打的屁股太难受了,又或者是这日的风太过燥热。
    还敢狡辩说自己是冤枉的,人证物证俱在好吧!
    说着,他转到董昌时跟前,跟那内侍一左一右将董昌时扶住。
    一朝天子一朝臣,董昌时是个良臣,但却不是嬴政用得顺手的那种,他会另选个合适的职位给他。
    董昌时构思语言,欲言又止,终究还是没忍住:“所以你倒是在恨我什么啊!”
    他忍了又忍,到底还是没忍住,鬼使神差的将心里边憋了好多年的疑惑问了出来。
    王越的咆哮声比他还大:“我娘是庄宗皇帝之女,我外公阅完卷,把我提溜到进士里边去的!!!”
    王越不阴不阳的道:“我哪儿能跟您比啊,您是天才啊,三岁能文,七岁能诗,名震海内,十五岁就写了《循解笔录》出来……”
    韦仲之马上低下头作忙于工作状。
    老子上辈子欠了你的啊!
    韦仲之顿了一顿,才慢腾腾道:“臣现在,有大概五分之四那么多,不是因为打赌输给陛下才来加班的。”
    董昌时:“?????”
    王越眼皮子猛地一抖,破口大骂:“你他妈也知道啊!还能不能行了?!你知道我那时候多崇拜你吗?那本《循解笔录》被我翻得都起毛边了!”
    真是死鸭子嘴硬,到这份上了还不承认!
    董昌时大吃一惊,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啊?!你?!崇拜我?!翻我的书?!”
    嬴政:“嗯?”
    董昌时:“……”
    董昌时:“……”
    王越的科举题目:《        我的皇帝外公        》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概用不了多少年,本朝也会走向前朝末代的老路,民不聊生,底层起义,军阀割据一方,纷战十数年甚至更久之后,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横空出世,整合一盘散沙,开创一个新的王朝。
    董昌时百思不得其解:“我得罪过你吗?我们俩政见不合?但是据我的记忆,打从我入长安为官开始,你就一直跟我过不去啊?!”
    董昌时一张脸涨得通红:“你放屁!”
    他逐渐寻到了一丝脉络。
    他强撑着抬起头,却见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我说王越,我一直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啊?!”
    董昌时于是又将视线收回。
    冯明达意图谋逆,那他的确该死啊!
    借此机会得到的大片无主良田发放于民……
    董昌时对此结果颇觉庆幸——见了那么多要掉脑袋的前同僚,他只是挨顿打,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王越嗤了一声,斜睨着他,轻飘飘的道:“你不知道我这种小人都是睚眦必报的吗?”
    董昌时身心俱疲,哪有余力同他纠缠,瞥了他一眼,勉强低下头,向他拱手示礼道:“王令君安。”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