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0章 我陆某人回来了-《镇北王关宁》


    第(2/3)页

    封地内的原住民皆为梁人,他们所在的地域却突然成为其他人的封地,这并不能一下子接受,甚至还会有不好的想法。

    第一步就是要保住这些原住民不流失,人口就是封地的根基,根基不稳,封地又怎么能发展起来?

    想要留住人口,就需要封主出一些相应的惠民政策。

    而封地管理规划总署定下的规矩中,有一个最高原则,那便是百姓至上,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欺压虐待百姓……百姓是自由的,他不愿意留在这,也不能强求。

    百姓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大宁律保证他们有绝对的自由。

    相信封主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想要留住百姓,就要有惠民之策。

    实际上,不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其实并不需要你做的有多么好,老百姓其实很好满足。

    虽是如此,可在如此条件下,相邻的封地就不可避免的形成竞争关系。

    在封地分配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原住与外来相交,既有从大宁来的贵族,也有原梁国的权贵,甚至还有些是原本在当地就有威望的人,他们也摇身一变,成为拥有封地的贵族。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平复很多人的不平之心,若都是从大宁来的封主,怕是会不可避免的起了矛盾。

    这是就任司牧以来,陆正渊下的第一个命令,也算是第一条帮扶之策。

    他在私下也安排人放出话去,朝廷针对封地的帮扶之策多达近五十条。

    简而意赅,并不是给了你们封地就不管了,目的是把这封主培养起来,封主的袋口肥了,就能给朝廷多上供,这就是双赢。

    可谁敢不给面子,不执行司牧大人的命令,谁就要掂量掂量,得罪了司牧大人,你还有好果子吃?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自己,也应该竭尽全力。

    虽然得到了封地,却也是一穷二白的局面,首先是保证人口不流失,有了充足的劳动力,才能开荒种田。
    第(2/3)页